请输入搜索信息

学院介绍

首页 > 学生工作 > 典型选树 > 正文

典型选树

【口述历史】动医记忆丨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记welcome皇冠地址李祥瑞老师

发布人: 发布日期: 2018-03-13 浏览次数:

  李祥瑞老师在科研道路上坚持初心,不怕吃苦,专研至深的精神和毅力对现在一些迷茫、对未来不确定的年轻人充满了借鉴意义。通过本文,希冀带给大家一个更加立体的李老师,给青年科研人带来一些启示。

 

采访人员:罗兰  戴秋颖  税思缘

 

先生介绍

 

 李祥瑞,男,生于1958年,河南新乡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133重点人才工程”优秀学术带头人。曾任welcome皇冠地址副院长、院长。现兼任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农业部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六届兽药评审专家,农业部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兽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分会常务理事,兽医公共卫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委员会常务理事,《亚洲兽医病例报告》、《中国兽医师》、《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畜牧与兽医》、《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中国兽药杂志》、《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动物医学进展》等期刊编委。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2013),农业部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届、十三届专家评审组成员。

 

初识兽医

 

 继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我国学术界科学界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特殊年代给了77、78级大学生历史性的磨难与后来者再难享受的厚遇,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田间地头走来,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李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求学之路道阻且长,“我是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学生,77级。考试的人很多,包括我的初中老师、高中老师,成绩公布后,除了当时下放的知青,我是我们县公社唯一一个考上本科的农民子弟。”通知书拿到后,录取到河南农学院的畜牧兽医专业。家里人建议他去上大学,但当时兽医的社会地位很低,他对畜牧兽医专业也不了解,心里有点不太乐意,“当时另一个选择是参军。”参军那时非常热,保家卫国是很多青年的理想,是不错的选择,他的参军体检也已经合格。直到遇到一位老兽医,改变了他的看法。“他看到我不开心,就跟我讲,不要觉得兽医是修牲口蹄子的,实际上有很深的学问。”来到大学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兽医地位逐渐提高,李老师就彻底将心思扑在了兽医上,从此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

 

 

结缘南农

  

 1982年元月,大学本科毕业后,李老师来到了河南省百泉农业专科学校任教。也许是冥冥之中,在这里,李老师教授的恰好是兽医寄生虫学。1983年3月,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郭沫若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辞《科学的春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郭老满怀激情的话语,使李老师备受鼓舞。1985年9月,李老师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汪志楷教授。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时的南农,还处于复校建设过程中,科研条件尚不完善,仅有一栋像样的科研楼,即现在的植保楼。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位于科研楼7楼,整个实验室面积不足百平。正是在这不足百平的地方,李老师完成了自己的硕士论文,获得硕士学位,迈出了科研道路的第一步。

 

拜师学艺

 

 1990年9月,在硕士毕业工作2年后,李老师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即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兽医教育家、兽医寄生虫学家孔繁瑶先生。如果说在南京农业大学读研奠定了科研的基础,,那么在中国农业大学师从孔先生,则完成了科学观的洗礼。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孔繁瑶教授的指导下,李老师这位青年学子虔诚的跪倒在了科学的脚下,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此以后,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兽医寄生虫学的研究领域之中。

 1993年7月,经过3年的努力,李老师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伊氏锥虫kDNA探针的建立和地理虫株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论文第一次尝试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决寄生虫的鉴定和诊断问题。在毕业之际,南京农业大学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同时向李老师伸出了橄榄枝。南农的汪志楷教授希望李老师到南农工作,充实到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和研究队伍中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卢景良先生希望李老师到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李老师前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后。当时中国的博士后不多,在兽医领域,李老师大概是第一个,到现在,李老师都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博士后编号。

 

潜心深造

 

 在从事2年多博士后研究之后,1995年底,李老师实现了对汪志楷教授的承诺,兜兜转转一圈后回到了南京农业大学。96年年底前往韩国国立汉城大学(现首尔大学)研究人的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想通过发现酶的立体构像,设计治疗乙肝的药物。在李老师前往之前,这个实验陷入了瓶颈,没有人能使这个酶表达出来,李老师的到来给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取得了突破。研究结束后,面对老师的挽留,他依然选择回到祖国。2002年,又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学习基因芯片技术,从事酵母RNA的降解调控研究。在半年的时间里,用DNA芯片技术研究了酵母2个基因突变对酵母RNA表达谱的影响。李老师回国后,有关研究内容2013年发表在著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当年期刊影响因子达到14.464。谈到期刊影响因子,李老师说,“那时大家并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关注影响因子。现在国内如此很看重期刊影响因子,确实有些矫枉过正了。但对科研的评判毕竟还是需要一个标准,在没有新的评判方法前,这个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客观、比较公平一些。”

 

 


李老师于九寨沟

 

 依据自己多年的求学经历,李老师谈起了国内和国外教育的区别以及教育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人们总以为美国以学风自由,开放包容为主,而国内一直因对学生的要求严格而被诟病,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一些学校研究生的成绩会公布出来,贴在墙上;上课不能缺席,每节课会有提问,如果2次答不上来,这门课就不及格。而在国内,学生缺课的基数很大。”“总体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发展较好,所以终身学习是很重要的”。“不管做什么方向,只要做得好,都有前途,”李老师肯定了个人努力的必要性,“在国内的预防兽医学中,微生物学、传染病学更被人们重视一些,寄生虫学的受重视程度不如前两者。但只要做的好,同样可以有所发展,有所贡献,主要还是看个人。学生需要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若要走科学研究这条路,要经历硕士、博士阶段,要耐得住寂寞。进实验室研究,跟文献打交道,虽然寂寞辛苦,但相对安定。如果走上社会,经商创业等等也可以,但不论如何,大学必须要读。”

 

 


积薄发

 


李老师获大北农科技奖

 

 在南农的22年间,李老师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行政管理中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由于鸡球虫病的爆发率在全国一直居高不下,李老师瞄准了鸡球虫病的疫苗,并在DNA疫苗方面有所创新。在球虫病的免疫方面,李老师的团队没有模仿国外的方法,而是在怪石嶙峋中独辟蹊径。现在,有关研究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在抗原基因上加上一个细胞因子基因,就是白细胞介素2,具有免疫增强作用,效果较好。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获得了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李老师团队正与跨国集团公司默沙东集团进行有关球虫鸡球虫DNA多价疫苗的合作研究。2016年,李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批准,主要研发球虫的纳米疫苗,在研究中继续前行。

 李老师团队的另一个大的研究方向是消化道线虫,特别是捻转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对牛羊危害较大,在国际上,是吸血寄生线虫的模式生物。从他的第一个博士生研究半乳糖结合蛋白开始,到目前,李老师团队先后研究多种蛋白的功能,特别是在致病、免疫逃避和免疫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受体、信号通路等等。2015年启动的第一个兽医寄生虫973项目里,李老师主持了第5课题《寄生虫免疫逃避重要分子的鉴定与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主要利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鉴定寄生虫的哪些分子参与了寄生虫的免疫逃避,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抗寄生线虫疫苗研发和抗寄生虫新药研发奠定基础。我们主要承担的任务是鉴定捻转血矛线虫细胞功能抑制分子和细胞因子拮抗分子,已经有了很大进展”谈到自己的研究工作,李老师特别严肃认真,向我们娓娓道来。

 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弓形虫和弓形虫病的的研究上,李老师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所合作,首先在国内大范围开展散养家禽和水生动物的弓形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并首次在鸡的体内分离出活的弓形虫。这些研究结果,为提高我国动物源食品安全提供了基础资料,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谈到自己的研究经历,李老师认为在提升自己科研水平的同时,合作很重要。“同行之间要相互帮忙,相互促进,一定要有合作精神,这是个相互的过程。”因此,李老师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同行会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别人对自己有所了解。合作的关系建立于平时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不要轻易地拒绝别人,也不要因职位和地位而有偏见。

 “做研究嘛,总会有令人遗憾的事。”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期间,李老师研究鸡的白细胞介素2基因克隆,“我应该是国际上第一个报道鸡的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人,”李老师回忆说。通过查找文献,李老师发现美国一所大学曾立项想要克隆鸡的白细胞介素2基因,但没有成功。李老师设计了一条不同的思路,即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2生物学活性来克隆它的基因。用鸡分泌白介素2的细胞构建cDNA表达文库,转染真核细胞,如果细胞中有白介素2基因,分泌的上清液就能促进细胞增殖。并最终筛选到了能够促进细胞增值的基因。但由于当时国内只有2台DNA测序仪,加上测序技术的限制,迟迟拿不到测序结果,文章无法发表。后来,国外发表了有关论文,和李老师的方法几乎相同。李老师曾有成为第一个报道鸡的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人这样的殊荣机会,但即使因为意外错过了,他的眉眼依然平静,带着岁月的砥砺。

 

 


李老师工作中

 

 李老师1997年底从韩国留学归来后,1998年底晋升为教授,1999年被学校任命为welcome皇冠地址副院长,2005年被任命为院长,直至2009年底卸任。秉烛达旦之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兽医学一级学科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2个兽医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之一。2006年学院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授予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院所。谈及付出的心血,只言片语都显得太过轻薄。

 谈及我院动物药学专业的设立,李老师说:“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一项正确的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兽医行业自身发展看,兽药和人药分开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经过学校、专家等几番论证,我院首先将设立动物药学专业的报告上报教育部,结果动物药学专业被批准为目录外专业。2004年我院开始了第一次招生。”这项改革从国家需要的角度考虑,为我国的兽药研发储备人才,是一种探索;从开始招生至今,我院的动药专业一直保持着一届一个班的情况,也顺应了市场的需要。“现在我们国家的兽药企业还不够强大,具有兽药研发结构的企业还不多,还没有能力去吸纳更多的学生就业,兽药研究也有些问题,所以现在还是20多个人一个班。从另一角度看,学生招的太多,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掷地有声的话语,讲出了一个为师者对学生的体恤和关怀。在2009年我国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前,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最初是没有纳入允许参考人员之内的。在农业部有关部门征求教育部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时,李老师和其他高校的有关委员一起,向农业部有关部门提出了允许动药专业毕业生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建议,并最终被采纳。

 

 

李老师于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内

 

 2003年从美国回来,恰逢南农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南农决定资助对方教师来我校攻读博士研究生该大学向南农推荐了9位博士生候选人,李老师录取了其中1位。这位叫Charles I.Muleke的黑人青年便成了南农的第一位外国博士留学生。而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人也没有让李老师失望,毕业前后发表5篇SCI论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篇。目前Charles已经是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兽医学院院长。至今,南农校园网上仍有Charles获得博士学位的照片。积极开展国外留学生培养,加快了我校和我院国际化的步伐。不禁想起蔡元培先生所说,“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好学不怕根基浅,只要举步就不晚。对学生而言,老师的教导处于次要地位。”对于学生,李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态度。“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直独来独往,要学会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比如说养试验动物、打扫卫生等集体活动,要积极参加;科研中遇到难题,要互相讨论。学生的性格对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不怕批评,不怕失败,要虚心求教,学会与老师交流,知错就改,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获得成长。”关于深造,李老师简单讲述了对出国留学、读硕和读博的理解及经验。出国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李老师认为应辩证看待出国这件事,不要太过盲从。“国外的科学研究水平走在前列,这是事实,但并非尽善尽美。他们也有错综复杂的人际矛盾,种族歧视等问题。”李老师强调,“国外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在公私分明。比如大学教授公事就是公事,私事就是私事,分的很清楚。一天工作时长定好,绝不会迟到早退。”李老师谈起他在国外时实验室的一个助理教授,冬天要提前2个小时接自己的女儿,为了提前走,他人8点上班,这个助理教授6点就到实验室工作。老师如此,学生亦如此,在国外,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比较好。实验室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如果不来实验室,一定会跟老师请假。“硕士阶段最重要的是提高你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但对博士,是以创新为主,以学习为辅,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去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造一些东西。”

 

一室书香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谈到读书,李老师从上大学到读研究生都很喜欢看文学,尤其是名著、历史、人物传记。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大学时曾经蹭同学的借记卡读书。在南京农业大学读研的时候,李老师曾参加过学通社,“虽然没做什么事儿,但能在这个社团接触一些文字类工作,还是很高兴的。”细数李老师起草的各类文件,如国家质量标准、动物药学专业论证报告、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各色文件等,这些和老师在文学上的积累是分不开的。随着工作的忙碌,闲暇时间减少,李老师依然会抽空看自己喜欢的书,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和人物传记。

“现在这个社会节奏太快,人显得过于浮躁和功利,应该花点儿时间去读一些东西,包括哲学,是一种对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对笔杆子很好的锻炼。即使是实验做得漂亮,但论文写不通顺,不能很好的表达,也会影响自己。”李老师建议年轻人多读文学名著而非快餐文学。

 

薪火相传

 

“我们的办学特色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放眼世界,敢于引领国内兽医教育的发展,这么多年一直如此。”刚改革开放时,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我校兽医专业从五年制改成四年制;中国加入WTO后,兽医在国际贸易、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地位逐年提高,四年制本科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遂改成五年。身为动物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员,李老师建议将全国的动物医学专业逐步向五年制过渡。顺应国家的需求,着眼兽医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南农动医专业一直能在全国排在前列的原因。

“我们的底蕴一直都在。”发展的过程总会有潮起潮落,高潮时要保持审慎的目光,以校训诚朴勤人敦促自身;低潮时也不必人心涣散。美国管理学家皮特提出木桶原理,决定高度的是短板。在南农动医,保证每个学科都有优秀带头人,争取各个学科齐头并进,即使偶尔没有拔尖,但综合实力也会名列前茅。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利益和发展,这就是兽医精神,不畏浮云,薪火相传。

 

小结

 

 护卫最初的梦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纵观李老师的成长生涯,从考上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每一步都在这条道路上执着向前,面对职业中发生的遗憾龉龃,一笑而过;面对众人的鲜花掌声,不骄不躁。在时间的试炼下,这位学者用安静坚韧的坚持展示了一个最淳朴的道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结束语

 

 宠物诊疗乃时代潮流,但畜牧业是国之根本,畜牧兽医永远不会落寞。老教授们与我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他们或许对猫狗涉猎不深,但对猪马牛羊轻车熟路,他们对畜牧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他们赢得了尊敬。希望有人可以追随老先生们的脚步,砥砺前行,为畜牧兽医注入新鲜血液。

 

“动医记忆”系列到这里就结束了,其中21位老先生的求学、工作经历,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动医院的历史与文化。老先生们心怀热忱,潜心钻研,事事笃行,给了我们不断探索的力量和勇气。作为新时期动医学子的我们也要秉承前志,厚积薄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Baidu
sogou